泡出来的茶,涩感明显,是不是买到劣质茶了?
发布时间:
2025-04-21 09:58
茶友们品茶时,多是论苦说甘,鲜少提到茶之“涩”,即使说到,也多是认为茶涩味过重,茶的品质有问题,事实真是这样吗?今天小七就来跟大家聊聊茶涩。
茶涩由来
茶叶涩味的浓淡是由其所含有的涩味物质多少所决定,茶叶的涩味物质,主要是茶多酚类,其于茶叶中的含量在18%~36%之间,包括儿茶素、黄酮醇类、花青素、花白素等。儿茶素分为单体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,其中酯型儿茶素约占70%,是影响茶叶涩味的主要成分。
除此之外,茶汤的苦味在茶汤滋味的结构上占主导地位,常与涩味一同被提起。一般而言,采制幼嫩一芽一、二叶的茶品,其苦涩味比一芽三、四叶的厚重。因此,带有“苦涩味”的茶叶往往是高嫩度、高级别的。
如何去茶涩
涩味是茶叶“与生俱来”的,民间也有“头茶苦,二茶涩,秋茶好喝舍不得”的谚语,这说法从侧面道出了涩乃茶的本相之一。
那么,茶涩味真的无法避免吗?
若有些茶友不太喜欢茶涩味,可以选择经过一定时间贮藏陈化的普洱茶,因为其经过氧化聚合过程,茶汤的涩味会大大降低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度选择茶叶,或者依照茶叶的特性调整泡茶的方法,提高茶香减轻涩味。
譬如红茶,在发酵过程中,滋味类物质被大量氧化,其品饮价值主要在于香气和回甘,可以选择瓷器冲泡以激其香,以快速高冲的注水方式保持其滋味。
又或乌龙茶,其半发酵的特性使得香气、滋味以及汤感兼具,因此在冲泡时,可根据其发酵和焙火的程度来判断其不同的品饮特性,再辅以相对应的器具与冲泡方法。
俗话说:“苦回甘,涩生津”,涩味并不是不好,只要涩味化开速度快,也会让人有口腔清润、生津舒适之感。如果“涩”停留在舌面,且不生津,那么茶叶品质可能不太好。因此,在品茶时,别因为茶涩,马上就判定茶叶品质有问题,而是应该借助茶涩去分辨和鉴赏茶。
热门新闻